首页 都市小说 1979黄金时代

第1004章 威尼斯

1979黄金时代 睡觉会变白 4118 2025-05-04 03:43

  第1004章 威尼斯

  今年国内发生了一件大事:物价闯关。

  当时我们施行的是双轨制,具体不赘述了,这个制度直接催生出一大批倒爷,据说全国有2万多家公司,不做经营,专门当倒爷。

  而且分等级,有句顺口溜:一等倒爷搞批文、二等倒爷搞材料、三等倒爷搞彩电、四等倒爷搞一些小家电。

  十亿人民九亿倒,还有一亿在寻找。

  从1985至1987年,物价连续上涨8.8%、6%和7.3%。双轨制除了让倒爷赚了大钱之外,群众不满意,国企不满意,良性的自由市场没建立起来—国家就得考虑如何改革。

  这时,有个叫弗里德曼的专家来到了中国。这哥们最有名的操作,就是休克疗法,也不赘述了他开出一剂药方,说:长痛不如短痛!放开价格管制,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最后时刻。在最初的几天,人们可能会感到痛苦,但很快会发现价格并不一定会轮番上涨。

  按照弗里德曼的估算,只会造成三个月的混乱,三个月之后就会一马平川。

  而国家也进行了一些调研,研究之后决定价格闯关。

  先从上海开始,引起了一些恐慌和争议,但总体还算平稳。进入夏天,就呈现出失控的可怕趋势,各地开始疯狂抢购。老百姓见东西就买,不管有用没用的,为了抢毛线在街上大打出手,一些教师因为物价飞涨无法维持生计,公开在校园里摆摊—

  后来姜昆有个相声《着急》,做过一些浅显的表达,就是那个:「听说过两天副食品要涨价啦!」

  见此情形,国家在8月末发布通知:暂停物价改革方案,治理环境、整顿秩序。

  多的不说了,只能说在80-90年代,我们经历了很多坎坷困难,有内部原因,也有外部原因,

  最终都挺过来了八月的威尼斯正是盛夏,在一个本就不大的地方,全是小巷子,全是人,又晒又挤,还全是水,水还有点臭—可以想象一下这种感觉。

  欧洲三大,柏林太冷、威尼斯太热,只有五月份的夏纳正好。

  《红高梁》《最后的贵族》抵达的时候,正值国内价格闯关的最高潮。

  不过他们没啥感觉,这年头文艺界地位很高的。两个剧组各派一支代表团,共计30多人,由电影局的官员统一领导。

  吴天明、黄建新、姜闻、史可、谢晋、濮存昕、潘虹等等,全部亮相。

  黄建新这个人很特殊,他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,分到了西影厂做编辑,从出身上就与张艺某、陈楷歌等第五代不同。

  作品也不一样,比如《黑炮事件》《背靠背脸对脸》《站直啰别趴下》《求求你,表扬我》,

  他喜欢城市现实题材,不像第五代老拍封建、乡土。

  黄建新与韩三平关系非常好,曾在中影集团任职,帮助新人,监制了大量影片,自己就没怎么执导了。不过他与韩三平合作,联手拍过《建国大业》等几部新时代主旋律。

  《黑炮事件》虽然被陈奇抄来给张俊钊了,但有才华就是有才华,黄建新仍然冒了头,成为西影厂骨干。

  陈奇挺喜欢黄建新的,这次没来威尼斯,不然得见见。

  「哎呀,清霞!」

  在酒店内,谢晋看到林清霞就连忙过去,握住手就不放,叹道:「你能来太不容易了!这阵子纷纷扰扰,我们在内地消息不及时,到底怎么样了?」

  「您放心,没事了呀!」

  「真没事?」

  「陈先生说没事,那肯定就没事了呀,您看我好端端的出现在这里了。」

  林清霞心中负担消去,又愿意打扮起来,妆容精致,衣品优雅,恢复了光彩照人徐娘半老的女明星形象。

  「林小姐!」

  「林小姐好!」

  《红高梁》剧组也在,纷纷过来打招呼,姜闻25岁,还在跟老嫂子刘小庆滚床单呢。他寸头,

  留着胡子,身高183,有肌肉,也算一位壮汉。

  凭借《芙蓉镇》拿了百花奖影帝,在国内也有名气了。

  「林小姐,久仰久仰!」

  他操着标志性的低音炮,林清霞不认得,露出社交礼仪的笑容:「您好,我看过您的《芙蓉镇》,演的真是好!」

  「那个还可以,都是谢导拍的好!您能来威尼斯,我们备受鼓舞,有空可以到京城转转,我也略尽地主之谊。」

  姜闻也会社交的,没有人天生就是刺头,特别在他还没怎么成腕的时候。但他不愿意多提《芙蓉镇》,这片拍是拍了,他与谢普的思想可是完全两样。

  谢普主打一个伤痕,姜闻可不伤痕。

  他几部片子其实都在讲一件事,而且胆大包天,就拿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来说。你当它是部青春片,可以,但也可以不当青春片看。

  姜闻心里对林清霞也是淡淡,一个台湾女明星,统战来了,就这点事。

  不过别人应该是接到上级指示,要照应好林清霞,可谓无微不至。两个剧组亲如一家,起码现阶段没什么竞争意识。

  两部片子陆续首映。

  先是《最后的贵族》,林清霞饰演的女主角就是在威尼斯出生,又在威尼斯自尽,很契合这个地方。故事前文介绍过,不啰嗦了。

  大抵就是民国权贵阶层的遗老遗少,对旧时代消逝的怀念。

  这种小资产阶级调调,很合西方人口味,但这片拍的属实一般。媒体评价有夸的,称之为:「从电影美学和电影艺术的视角来看,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。」

  也有批评的:

  「谢晋摒弃了一贯擅长的叙事节奏,制造了大段的留白,对女主角的经历表述稀薄,导致人物形象很模糊,只能靠观众自己联想。」

  「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会一头雾水,他们只会看到一个因为父母过世而放浪形骸的堕落女人的故事!」

  谢晋在海外颇有声誉,这种评价已经算给面子了。

  原版的垢病之一,就是潘虹要从20岁演到30来岁,她20岁的扮相就很显老。白先勇一直遗憾林清霞没有出演,结果现在林清霞出演了,效果差不多。

  因为她也显老。

  林清霞都34岁了,已经发腮,颧骨突出,面部肌肉松弛,怎么还能演20岁的状态?白先勇提前看了这版电影,他也不逼逼了。

  一句话,这就不是演员的事,谢普压根就不适合拍《最后的贵族》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