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都市小说 大明权臣:从嘉靖朝科举开始

第9章:王朝

  “没错,为父告诉你,就比如咱们和上河村争水的事情,如果不是咱们两个村都是混居的村子,没办法齐心协力对抗。

  但凡我们双方任意一方,是由宗族聚集起来的村子,那么早就打过去了。

  你为宗族流血拼命,宗族也会护你家小平安,这就是宗族啊。”

  看见全家都很激动,王远也切身实地的,感受到了宗族的影响力。

  “阿爷,如果祠堂建立,我们要做什么呢?”

  “你好好读书,考取功名就可以了,每年清明和过年在祠堂祭祖就可以。

  至于我们家,还是有一些需要做的……

  本家那边支持建立祠堂,当然不是单单修祠堂、建族谱就完事了。

  更重要的就是,本家那边会支援我们一些土地,用来当做族田。

  这族田的产出,全部都用在族里,比如祭祖准备的线香、祭品、修缮祠堂等……”

  “那本家会支援多少族田?”

  “不清楚,我们也只通了几封书信而已,明天他们就该到了,届时自然就知晓了。

  不过按照往常的惯例,应该会直接给十亩中田。”

  “这么少啊,本家那边也太抠门了吧。”

  “不这已经很好了,咱们家这是特殊情况,你奶奶那嫁妆就是在县豪家族也比较少见。

  再加上我十年攒的俸禄和退伍金,才赚下了咱们家的偌大家产。

  就你大爷爷和五爷爷两家加在一块,也只有二十亩中田、四十亩下田。

  如果在南直隶那些地方,普通百姓手里,应该也就十亩土地左右。

  本家那边一次性给十亩地,这下你知道,这恩情有多大了吧。”

  ………

  虽然是建立祠堂的大事,但是因为是清明节的缘故,王家众人都身着素服。

  本家那边来的一行人,也准时到达了,来的人还不少除了三个主持仪式的老头,还有七八个护卫和一个小孩。

  大人们都在祠堂正殿商议大事,王远闲着无聊,也就在新建好的祠堂中转一转。

  祠堂虽然小,只有三间堂屋,但是整体由瓦砖建造而成的,看着气派极了。

  王远在转到后院的角落,发现了那一行人中的那个小孩,他正独自坐着发呆。

  当然说是小孩并不准确。

  “这位兄台,你也是我们王家之人?你叫什么名字呀?你几岁了呀?”

  发呆的小孩惊醒了过来,一脸警惕的看着面前的小童,不过见到满怀善意的眼神,不由的放松了下来。

  “是的,我叫王朝,今年十一岁。”

  王远听见这个名字,只感到一阵耳熟,不愧是能叫这个名字,顿时来了兴趣,也就继续聊了起来。

  “哦,我也不知道你是哪一辈的,但你年纪比我大,我就先喊你堂兄吧。

  堂兄你怎么一个人坐在这?这次来我们下河村是干嘛的呢?”

  “这~我也不知道,父亲死后,我就和家族里其他孤儿一块生活。

  半个月前,族长将我带了出来,让我跟着三长老这支队伍。”

  王远又仔细打量起这个孩子,之所以说他是孩子不准确,就是因为王朝的身材十分健硕,身高足有五尺(一尺33.3厘米)有余,一副虎背熊腰的样子。

  如果不是他长着一张娃娃脸,声音也是奶声奶气的,王远还真不敢认为这是一个小孩。

  有了王远牵引话题,王朝很快就走出了阴霾,“哈哈哈”的聊了起来。

  不得不说看到王朝后,王远狠狠的心动了。

  倒不是说馋他的身子。

  不…也可以说是馋他的身子。

  王朝十一岁就如此壮硕,若是等他成年之后,那是何等雄壮!

  学习方面王远已经没有忧虑,经过实验他的确是在记忆力方面得到了强化,今后科举没有多大问题了。

  而在这古代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,会遇上劫道的土匪,造反的百姓,杀官的武林豪侠……

  简直是生命没有丝毫保障,而王远缺的正是武力担当,有王朝这员猛将守护,王远才会有一线安心。

  不过不论王远再怎么引导话题,再怎么移利益诱惑,王朝都是没有丝毫的动摇。

  “不行不行,俺爹和俺说了,俺脑子不灵光,什么事情都听族长的就行。

  族长没同意,我是不会跟着你的。嗯~哪怕你让我顿顿都能吃饱也不行。”

  对于王朝这样油盐不进的样子,王远既是欣喜又是烦躁。

  欣喜的则是王朝这种死板的态度,烦躁的也是他这种死板的态度。

  有这种人保护,至少是不用担心被出卖的风险,作为护卫那是顶级的。

  但是不懂变通,就注定他也只能充当护卫,没办法做其他的事情。

  想了想,王远就拉着王朝一块去祠堂,打算问问王朝的事情。

  谁知在王远两人刚进入祠堂的时候,就听到爷爷说道:

  “咦,远儿。你和朝儿已经认识了?我还打算给你们介绍一下呢。”

  “我和王朝堂兄,也是刚刚见过面,就认识了一下。”

  那位三长老突然一拍大手,笑着说道:“哈哈哈,朝儿果真和你家有缘。

  你是走了二叔的路子……王朝又是二叔的独苗孙子……远儿又和朝儿又是一见如故。”

  “三族老,你也不用拿话挤兑我,二叔公对我有恩,现在他的独苗苗有了危险,我怎么可能不搭把手呢?

  你放心,今后朝儿就是我亲孙子,我肯定不会厚此薄彼。”

  听了半天,王远总算是听明白了:

  王朝的曾祖父,就是那位曾帮助过爷爷的二叔公,王朝是这位二叔公唯一留下来的血脉了。

  至于为什么送过来?

  当然不是本家养不起。

  那是因为本家那边,遇到了天大的灾难,是很有可能灭族的危险。

  “………唉!族长和我们几位族老已经没办法了,钱大户的儿子考上了举人,不知是走了谁的门路,竟然成了杭州那边的县令。

  这一成为官身,那么立马就不一样了,原本钱家也只是略胜我王家一筹。

  现在有了这个当官的,本家那边地界上好多地主、豪绅都倒过去了。而我们家之前开罪过钱家,没办法善了。

  现在族长那边的意思,就是尽可能帮扶你们这些分支,在破家灭族的时候,可以保存大部分人………”

  “这~局势竟会糜烂如此,咱们和钱家的矛盾不就是土地吗?我们多让出去一些难道不行吗?”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